潍城区总工会:携手共建“四点半学校” 切实解

近年来,身为双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学生家长,很难保证下午放学后及时到学校接回、安置孩子,致使部分孩子得不到有效的约束和管理。这不仅影响了家长的正常工作,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,更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。如何解除这部分职工的后顾之忧,使其安心工作?作为“娘家人”,潍城区总工作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。自2011年以来,区总工会联合有关部门,积极筹办职工子弟“四点半学校”,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、规范、完善。 截至目前,全区已建成“四点半学校”36家,惠及青少年900余名,实现了对辖区无人看管学生的全覆盖。
1、高度重视,加强组织领导。区里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为组长,副区长为副组长,区关工委、教育局、财政局、民政局、文明办、总工会、团区委等部门共同参与的“四点半学校”建设领导小组,细化责任分工,并制定下发了《潍城区社区“四点半学校”建设实施方案》和《关于加强社区“四点半学校”建设管理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了场地、设施、师资、活动、制度五个方面的要求;召开“四点半学校”志愿者队伍建设专题会议,要求在职教师参与志愿服务中,并形成会议纪要;还专门组织关工委及各联建责任部门的负责同志到杭州、深圳等地考察,学习借鉴各地建设“四点半学校”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,推动我区“四点半学校”高起点规划、高标准建设、高水平管理。
2、多方投入,完善硬件设施。在建设过程中,按照“区财政安排一点,街道、社区自筹一点,社会赞助一点”的原则,区里将“四点半学校”作为关爱青少年建设的重要内容,采取“以奖代补”的方式给予资金支持。各街道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体,部门帮扶资金、社会捐助、商业投资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,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,并整合利用社区原有的场地和资源,逐步完善硬件设施配备。许多社区建立了“活力空间”、“悦读空间”、“秘密花园”、“守护小屋”等功能板块,配备了乒乓球、健身器械等运动器材和丰富多彩的报刊书籍,为青少年提供学习、释放、活跃的温馨空间,缓解他们无处活动、文化生活单调的问题。
3、充实师资,壮大工作力量。区里制定下发了《关于招募“五老”志愿者参与四点半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》,建立了一支稳定的、专兼职结合的管理和教师队伍,动员各企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、“五老”志愿者、本地各类“名家”和学生家长参与青少年辅导活动。目前,全区在“四点半学校”工作的“五老”、教师、义工、社区人员等有700余人。此外,积极利用社会办学力量,社区予以租金减免,入驻校外辅导机构规定时间免费辅导,既满足了家长和学生的需求,又助推了“四点半学校”顺利开展。通过社会各方的参与支持,社区“四点半学校”在关爱青少年方面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,切实为青少年提供个性化帮助,从学习上帮助、生活上照顾、心理上关爱,引导他们健康成长。
4、健全制度,加强服务管理。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,确保“四点半学校”正常开放、有序开放,发挥社会效益。具体来说是“六有”:有社区主要负责人对“四点半学校”的运行负总责;有专人负责管理“四点半学校”;有一支10人以上的专兼职辅导员队伍;有“四点半学校”德育工作计划、活动情况(文字、图片、新闻报道等);有“四点半学校”场所使用情况记录;有具体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,包括“四点半学校”与学校、家庭的衔接制度、学生管理制度、志愿者服务制度、活动制度、安全管理制度等,确保“四点半学校”规范安全有序金价人民币运作。制定“四点半学校”服务管理承诺书,在全区开展“四点半学校”承诺、亮诺、守诺活动,将承诺书张贴于“四点半学校”公示栏,使社区能够自觉接受监督,提高服务质量。
5、创新方式,丰富活动内容。“四点半学校”按照贴近学生、贴近实际、贴近生活原则开展教育活动。学校在组织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同时,开展思想教育、文明礼仪、兴趣小组、社会调查、心理健康等各项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,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。同时,各“四点半学校”根据“五老”特长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爱好,有针对性地开发“黄家庄泥塑”、国学经典《弟子规》、“小小科技馆”、“认养一棵树”、“社区小巧手”等趣味课程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